IMG_8161  

2013年1月17日這天,

caca來到阿里山石棹地區──台灣咖啡豆產地之一,

準備進行一場追本溯源的探險之旅,

平日的我們只知道字面上的咖啡產地、處理法、烘培程度,

但從未真正用雙手經歷過、用雙眼去證實,

所幸因為老闆的用心以及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與配合,

有了這次難得的機會上山採咖啡豆,

並參與去皮、發酵、曬豆到烘豆的完整過程,

經驗實屬難得,請跟著我們一起回顧吧!

 

IMG_8144  

照片上正是這趟旅程的三位靈魂人物,

由左而右分別是caca的店長、在欉紅的哲瑋、熱帶舞曲莊園主人徐先生,

正在講解如何判斷成熟的咖啡果實。

 

IMG_8145  

咖啡樹上的果實顏色主要有綠色、亮紅色、紫色,

而紅偏紫、甚至顏色更深的果實才是今天的「及格熟豆」。

 

IMG_8150  

我們採豆的地方位在一片陡峭的山坡地上,

過程中有找到漂亮果實的驚嘆聲、歡笑聲,

當然,頻繁滑倒的驚呼聲也是不絕於耳;

而同一株樹上的果實並不會清一色都是紫色的「及格熟豆」,

於是我們必須要一顆一顆地慢慢選摘,

有可能你花了一個鐘頭細細挑選,

摘下的成果還不及一斤呢!

 

IMG_8168  

此處正是莊園旁的處理廠房。

 

IMG_8169  

摘下的果實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用脫殼機去殼,然後進行發酵,

否則帶皮的果實就會在八個鐘頭內發酵、變酸,

一切處理過程皆是與時間的競賽。

 

IMG_8176  

徐先生正在為我們示範如何使用脫殼機。

 

IMG_8172  

初步去皮後,未經任何處理前的生豆外表,摸起來是滑溜的果膠。

 

IMG_8171  

由於脫殼機無法達到完全去除果皮的效果,

所以還須依賴人力一批批的篩檢;

想像一下,在阿里山海拔幾千公尺的氣候中,

雙手暴露在低溫、滑溜的生豆彷彿是冰水一般,

篩豆的動作不會只進行一兩個鐘頭,

而是六、七個鐘頭以上,

臉上佈滿笑紋的阿嬤笑著跟我們說:

「有時候都要做到晚上太陽下山了、還要打燈,不做完不行啊,都會壞掉!」

而在一旁幫忙的我們,一段時間就要停下工作,

並請搶著喝莊園主人貼心準備的薑母茶取暖。

 

咖啡農的辛苦,一切盡在眼中。

  

(未完待續......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kumaca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